本帖最后由 海山岛度假去了 于 2015-1-9 15:29 编辑
曾经以为,“优雅”二字似乎跟背包客沾不上边。刚开始旅行那阵子,想象中的背包客就是穿着卡其帆布旅行外套,磨得油光发亮的靴子,凌乱的头发,背着一个旧旧的背包,竖起大拇指搭便车,浪迹天涯。后来旅行多了才发现,户外菜鸟只是在脑海中勾勒出背包客粗犷的外表,却忽视了他们举止优雅的内在。 记得一次在香港麦理浩径,25公里的徒步,下山时,狭窄的登山道上,迎面上来了几位登山者,看见走在我前面的几名香港山友主动停下脚步,让开在一旁,等候上山的登山者过去。起初并未在意,后来,轮到我们上山的时候,几位下山的老外也退让在山路的一边,让我们上山的人先通过。下山的让上山的,安全的人都要让危险的一方,其实在户外也有着它的基本法则,我们常误以为户外是豪放的,却忽略了 “礼让”的准则。
再说个常见的小事,也许很多人都不在意。那一年,在斯里兰卡亚拉国家公园,大家拿着相机乘坐越野车寻找传说的金钱豹。突然听见旁边一辆越野车的一位中国游客连续大喊几声“Stop!”连我们这辆车上的人都吓了一跳,以为是出了什么紧急的状况,原来他只是看到一个野生孔雀,想让司机停车拍照而已。而我们这辆车上的德国游客,发现罕见的金钱豹,急得也会喊停,只是在“Stop”后面加了一个“Please”,显得礼貌多了。 中国语言中,很少说“请”,而是靠语调、口吻的差异去体现礼貌,那么在国外,在那种语境之下,不妨多说句“Please”,打扰到别人的时候就说句“Excuse me”,影响到别人了就说句“Sorry”,其实并不难。优雅也是一种态度,既可以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也体现在神态上。即使我们付了钱让别人为你服务,也不能动不动就一副颐指气使的神态。旅行中,对待搬运工、售票员、服务员、导游、司机,都要用一种谦和的方式去礼貌地对待他们,多说几句“谢谢”,你不会掉价的,只会让你显得更有教养,而对他们大声的呵斥,或者不屑一顾,只会让人对你侧目。 背包客是一种旅行方式,也许是穷游,但并不等于粗鲁。无论是吃饭、还是上下车,我们都可以表现得从容一点,不要显得那么急不可耐。自助餐不是必胜客的自助沙拉,一次能堆多少就能拿多少,不要让你的盘子堆得像小山一样,还没吃完,又去拿上几盘食物;看见老人和妇女儿童,上车的时候,一些大个男人冲上去,只为抢占个好位置,一个人还要为同伴占据几个人的位置等等,这些行为常常让人不齿。
穿行在国外城市,大街上人与人摩肩接踵,大家也好像都互不理睬,但在荒郊野岭的地方,人们却更加友善。在塔斯马尼亚郊野徒步的时候,背包客们都会主动打个招呼,说句“hello”,或者来句“Good morning”,即使是在苏格兰的最边缘的外赫布里底群岛,人们也是如此。刚开始也不太习惯,只是点点头,后来慢慢地也会用英文打声招呼。如果你跟我一样英文的口语不太灵光,常常在下午也会冒出“Good morning!”的话,也可以简单地说声“hi”,对面热情的人,不要像一根木头一样的漠然。 我喜欢拍照,非常注意观察我面前的那些游客,有些人看见其他人拍照的时候,会等候一下,看你拍完了才走过去。即使是自己先到最佳位置,也是抓紧速度拍完就走开,让出位置。但总有些人,明明看见前面有人在拍照,也立即冲了过去,自顾自的先拍再说,拍完了照片,挡住大家也不让开,慢慢欣赏自己的大作,全然不顾其他人还在耐心地等着。 在户外,除了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还有一个背包客必须了解的重要法则 — “LNT法则”。“LNT”是“Leave No Trace”的缩写,意即“不留痕迹”,也被称之为“环境最小冲击法则”。例如,在能耐受人类踩踏的地表行走及露营,适当处理垃圾,保持环境原貌,减少用火对环境的冲击,尊重野生动物等等,相对于 “AA基本法”、“登山基本法”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户外行为准则,遵守尊重自然的法则,更能显示出一个背包客的优雅之处。
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不会“装”,我行我素就不行吗?确实你可以不遵守,毕竟有些也不是什么法律的金科玉律,不遵守也不会带来牢狱之灾。但是,如果你慢慢养成了习惯,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装”,而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到那个时候,虽然不一定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高大上”,但作为一名优雅的背包客,一定能感受到人们对你投来赞许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