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HELPX大陆-中国站helpx旅行爱好者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兽兽

2个月,3个国家,1万RMB,骑行小伙带你去东南亚晒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2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在怡保
  怡保夜市一个美食聚集地,华人近百年来的辛勤耕耘造就了极富特色的地方料理,老街场白咖啡(Old Town White Coffee)与老黄芽菜鸡(Restoran Lou Wong Tauge Ayam KueTiau)首当其冲。
  早在马来亚宣布独立的1957年,老黄芽菜鸡沙河粉便以三轮车仔档的面貌开张营业。那个年代,怡保的街头熟食非常盛行,老黄芽菜鸡也就和其他的档口一样,只做夜市;肉质细腻的鸡肉搭配爽脆的芽菜,蘸以秘制的酱料,让坐在大排档木凳上的食客吃出另一番风味,大赞过瘾。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经营,约在20年前,老黄在姚德盛街49号自置了双层店铺,继续为食客提供及延续这道家喻户晓的美食。


  老黄芽菜鸡的对面有一间安记芽菜鸡,两店同为怡保美食的金字招牌。很有幸在怡保的三天里我都有品尝,说实在我更加喜欢老黄芽菜鸡,听说是因为老黄使用的是更大只,鸡肉更加细腻的红鸡,纯粹鲜香的鸡肉更能博取外地人的青睐。而安记芽菜鸡在菜式和配料的变化上更加丰富,不但提供秘制的辣椒酱,还有更肥美的芽菜,更鲜香的猪肉丸汤,所以更受当地人为主的老食客欢迎。
    估计是大马土地较为廉价的缘故吧,这里大部分的KFC和麦记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小楼,而且也是一对好基友般隔街相应。KFC在马来提供的特色产品大部分是穆斯林餐以及少量盐焗鸡这样的华人料理。在怡保,最出名的盐焗鸡当属宴琼林盐焗鸡(Aun Kheng Lim) ,其与老黄芽菜鸡同街,属于客家美味,在广东以及海外华人圈中久负盛名。这种利用粗盐焖熟的简单做法保留了鸡肉丰富的营养价值,外表澄黄油亮,鸡香清醇,而且香而不腻,爽滑鲜嫩。而宴琼林盐焗鸡还在鸡肉的腌制过程中加入了多种中草药,使鲜香的鸡肉还带有滋补的功效。


  在小镇端洛的一天里,我也有幸接触到了一些很日常的小吃。咖啡店老板给我尝的那个是烤糯米(PulutPanggang),就是以蕉叶包裹的烤糯米饭,味道酷似糯米鸡,就是多了焦香及叶片的清新。小镇夜市里面的RojakBuah就是水果沙拉,它混合了多种当地新鲜水果,拌以特殊的黑色酱汁食用。只是酱的味道有一些重,常给我们这些带着希冀去品尝的孩纸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叻沙(Laksa)是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存在的峇峇文化(即华人马来人混血后裔)的地道食品,它融合了马来菜与中国餐的烹调美味,是自成一派的南洋风味菜式 。


  “新树脚”顾名思义就是美食档皆坐落在数棵大树下,熟食小贩就在大树遮阴的环境下摆档,因而得名。怡保人最喜欢坐在大树头下,点一碗清汤、叻沙或干捞米粉,再配上炸料来一起吃。这里的忠记炸料粉卖点就是即炸即卖,食材非常新鲜脆口。顾客可以拿起夹子,在篮子里慢慢挑选20种鲜炸的酿料,再辅以不同的汤底的面条一起食用,可以说别有一番风味。


马六甲(Malacca
  最后几天在大马的行程我没能与朋友的假期合拍,便打消了去往新山的想法,转道马六甲猎奇。那天下午从怡保出发的班车晃悠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到,让人觉得舒服的一点是自行车可以不用拆解直接塞进货舱,不爽的是全程没给停车上厕所,憋得下车时走路姿势都变了形……
  靠着Lonely Planet的指引和手机仅存的一格电,我找到了位于Jln Portugis大街上的Ringo's Foyer Guest House(网上也叫它林格弗伊尔旅店),楼下的门头很小,以致让我走过了三遍才看见。走上二楼才是一片新天地,整洁干净的环境,轻松闲逸的阳台,更重要的是无处不在的自行车文化。
  刚进店,一个中印混血的美眉Leng和她的华人好朋友Sera接待了我,记得当时还有两个中国女孩琳和枫都在那里一起聊天,相互之间都能听懂的华语一下子让距离被拉进了许多。一番简单交流后,得知木有房间的我当时有些失落,本着不打扰他人的心态准备另寻他路时,老板Howard走过来告诉我,这里是自行车沙发客,如果不介意你可以在楼顶自己搭帐篷,免费,明天有房间了我再给你打个折住吧。

  这次偶然的际遇算是门当户对了,店里两台还能运作的电子游戏机说明老板还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不羁童年的大男孩,楼道间各种类型的自行车和一些绝版古董自行车证明我和老板至少都有着共同经历。我们兴趣爱好一投即合,晚上两点还坐在小小的收藏室里看摆弄着各式各样新奇的自行车小配件,听老板叙说着它们背后的新鲜故事。


  旅店老板是第三代马来西亚华人,但是他在我看来生活在中国国内的人们没啥的区别:会关心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也了解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还会和我们一样怀念过去淳朴的旧时代。不过回头一想,大家都本是一家人,也就是身份证上某个标识不同而已,甚至我觉得华人圈互帮互助精神和旅居在外的故乡情怀是更应该尊重的。
  老板年轻一些的时候也是一个自行车驴友,多年的旅行经历和这间自行车主题的民宿让许多志同道合者慕名而来(欢迎加入www.warmshowers.org),很多人都把自己的故事留在了旅店的墙壁上,这让我也终于有机会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些环游世界伟大人生。
  想起在国内,许多人硬要在游记里强调自己出来了多久,骑了多少公里然后得到了心灵净化,实现了人生理想,获得了生活感悟。不认为这种挤爆川藏、扎堆圆梦的孩纸们就是旅行就是追求生活,既然要把旅行当做生活的一部分,那就应该把旅行充分地融入到生活中,几年,十几年又如何?外面的世界很大,石田裕辅的故事固然令人敬佩,但是在路上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人有着更值得我们仰慕的生活态度。


  鸡场街(Jonker Street)在散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里,它是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的之一。Jonker一字,源自荷兰语jonkheer,意为贵族,在这里也可以引申理解为“多姿多彩”的意思。当地人也称这条街为中华文化街、古董街、会馆街。自郑和下西洋以来,华人先辈陆续到马六甲,与当地居民混居的地方,形成了独有的“娘惹”文化,极具南洋风情。几百年过去了,在鸡场街头漫步,放眼依旧处处可见中华文化元素,如宗乡亲会馆(如客家会馆、福建会馆、海南会馆)、庙宇、宗祠、各式洋行、传统商铺等等。


  鸡场街的中段还有一个开放式小院,竟然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园内很小,晚上几乎成为游人歇息的地方,一尊健美大力士雕像矗立其中。从基座后面的碑文上我们了解到,这个面积极小的公园是2000年6月鸡场街文化坊全体街坊、商家及小贩为纪念街坊英雄——拿督威拉颜文龙局绅博士而集资修建,2008年7月7日,这里连同整个马六甲市一起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马六甲并不大,作为一个遗迹城市,更需要的是独步街头感受那些古朴而端庄的文化氛围。来到这里以前,我对这里没有太多的准备,就跟着一个在旅店里遇到的台湾父子俩游走于各名胜间。
  马六甲苏丹故宫 (Melaka Sultanate Palace)皇朝故宫位于圣保罗教堂山下,气势辉宏,建筑形式古朴典雅。皇宫分为三层,为木质结构建筑。宫内各厅室分别介绍了马六甲苏丹王朝的历史起源、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宫廷礼仪、婚姻习俗、生活风俗、对外交流等。并陈列了重要的历史文物,系统地介绍了马六甲皇朝的变迁发展。
  马六甲海事博物馆(Melaka Maritime Museum)[size=+0]设立在一艘仿造的葡萄牙三桅大帆船”海洋之花“号上,是为了纪念曾经建港口的辉煌。据说这一艘载满财宝的船在航往葡萄牙的途中沉没。现今船舱里收藏着许多马六甲的无价之宝,包括许多苏丹王朝、葡萄牙、荷兰、英国统治时期所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身感受马六甲历史的变迁。
  圣地亚哥城堡(Porta de Sangtiago)在16世纪时由葡萄牙人建造,号称东南亚最大和最坚固的城堡。据说在建造时所用的石块都采自爪哇海底的陨石,并以葡萄牙保护神的名字命名。城堡门前架设了几门大炮,炮口不是对着海上的,而是对着城内。因为当时葡萄牙殖民者认为威胁不是来自于海上,而是马六甲王国军队。这座最坚固的城堡在150多年的战乱中岿然不动,最后被英国人用重炮摧毁。现在只剩下一座城门幸免于难,当地人把它称作“没有墙的城门”,且被视为马六甲的精神象征。
  说到马六甲,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郑和。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之一,他在航海,军事,外交,建筑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识与智慧,几万人马的庞大船队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中华文明的遗迹。在马六甲城南,高大葱绿的热带乔木掩映下,一座供奉着郑和坐像的三宝庙(郑和在东南亚被尊称为三宝公)至今香火缭绕,访客络绎不绝。三宝庙的背后是一座草木青翠的山岭,叫做三宝山(Bukit China)。这里树立着一万多座历代华人古墓,其中也掩埋着郑和下属将士的遗骨。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沧桑,三宝山已经成为了马来亚希最大的华人先辈陵园。山上的墓大部分朝向中国所在的东北方向,表达着历代海外游子盼望魂归故里的思乡之情。


  红房子景区是马六甲保存最为完善的殖民印记,各种荷兰人留下的房子保护修缮得很好,从外观上看就和新的一样,其中大部分建筑还在使用——如邮局,警察局等。红屋是一座位于市内的荷兰式古老建筑。这栋古老的建筑,可看出荷兰泥瓦匠和木工的手艺。它是在1650年完工,曾是荷兰总督及随员的政治机构所在。据说红屋是由当时的荷兰殖民地政府从荷兰运来红砖建筑而成,所以俗称“红屋”,历来为殖民者的行政中心。1987年开始,马六甲州政府将红屋由行政中心改建为历代州王朝的历史展览馆,现为历史及人类博物馆。
  红屋的另一侧,是基督教堂。它目前是马来西亚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建于1753年,是荷兰人为庆祝统治马六甲100年而建的。教堂被细细地漆成了鲜红色,正门的外墙上部凸出一个纯白的十字架在阳光下发出神圣的光芒,其半圆形的立面上是一个中间镂空的塔形墙,镂空部位挂着一口钟。ChristChurch(基督教堂)印在朱红色的墙壁上,非常醒目。


  青云亭(Cheng Hoon Teng's Temple)建于 1646 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庙宇。庙内主要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因此也称“观音亭”。青云亭是优美的中国式建筑的典范,庙堂里陈设的木雕和漆器,全是从中国运来的精品。寺内只有一块石碑,上面铭刻着纪念中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于1406年访问马六甲的事迹。
  在马六甲早年华人生活中,青云亭的地位等同于政务、法庭、宗教的多功能中心。葡荷殖民时代,华人最高代表一直在青云亭设立官署,处理华人间的纠纷。现在的青云亭除了是马六甲华人文化的中心之外,还担负着新马两地华人的社会慈善、人道与宗教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2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六甲声名在外的“花车”都集中在红楼广场一带,所谓“花车”就是类似我们国内的人力三轮车用色彩斑斓的花环、花带和霓虹灯整个装点起来,游客坐上犹如置身花丛。在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声中,装扮炫酷的车夫蹬着车,载着游客招摇过市。这“骚包”的三轮车,绝对是马六甲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


  Ringo's Foyer的老板估计因为旅店的经营不便骑车远行,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他经常会组织店里的各国游客骑行夜游马六甲市,还会拿出他收藏的各种古董车来给大家体验,并义务的充当导游为大家解说经停的名胜古迹。
  在褪尽了白天的喧嚣后,夜晚的马六甲河很是迷人,在两岸摇曳的灯光下,三三两两的人们坐在河边的小摊前悠闲的打发时光,有的弹着小吉他唱着歌,有的安静的品着一杯咖啡,还有的什么都不做,就发着呆感受自己与古镇一样的平静。



  马六甲市有着非常浓厚的自行车文化氛围,除了每周二规模达到五六十人的环城骑行外,当地人还时不时的聚在一起就近出游。在国内我因为对形式的不认可,很少参与车店组织的骑行。而在这里,马来人、印度人、华人、中国人乌合在一起的“大团结”本身就让人很有兴趣,加之各种以自行车出行为主题的小店和公路上相互谦让的交通环境,使得骑行活动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在马六甲,还有一帮非常值得感激的朋友,这算是我呆在马六甲四天的原因和最大收获吧~!Ringo's Foyer的华人老板Howard How,让我在他的楼顶免费住了四天,还组织了好几次很有意义的骑行活动;可爱的华人小美眉Sera和她的妹妹、好友一起载着我在马六甲市乱逛,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来自台中的沈氏父子俩我在马六甲观赏名胜古迹时的最佳向导,同时也让我对ROC有了新的认识;来自广州的俩MM琳和枫,总是照片中美的无法忽视的一角,而且总让沈叔家的小屁孩不由自主的打鸡血;来自澳洲的Sammy和他为伟大的家庭,六年的骑行经历一定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感谢能与我们一同分享;另外还有那个没能留下照片的混血大美女Leng,哪天我想去利雅得玩儿了,再娓娓道来吧,就是不希望我生病的时候在医院碰上你。


  朋友多是热闹是愉快,也是离别时的小忧伤。这个澳洲家庭是我真实见过的、最值得佩服的骑行者,到达马六甲的时候他们有三个人:父亲Michael、母亲Ciska、和小儿子Sammy,另外家里的大儿子Jesse在意大利找到了心之所属,没有一同前往东南亚。父亲告诉我他们卖掉了家中所有,将整个生活都放在了自行车上。2008年末,一家人从北美开始了这段仍未结束的环球之旅。现在他们已经踏上了欧洲的土地继续旅程,欢迎各位猛戳这家人的旅行游记
http://www.crazyguyonabike.com/doc/4438
  那个叫做Sara(沛娴)的华人小妹妹特地早起送我离开马六甲,要不要弄得这么杯桑,反正以后你来中国或者我再途径大马还是有机会见面的嘛……


吃在马六甲
  在大马这个只有夏季的国度,一碗凉爽的沙冰是陪伴当地人驱走湿热的必备良品。
  Cendol 又叫煎蕊、珍多、仙露、晶露,是马来印度人的一种甜品。听华人小妹妹Sera说,甜品的名称是由上面的绿色“粉条”而来的,那是一种加了香兰汁的米粉条,也有人说那个很像“鼻涕”。食用的时候浇盖于碎冰之上,加以椰糖与椰浆,撒上几粒煮透的大红豆即可。
  在大马,碎冰的主料是什么,它就叫做“XX冰”,比如榴莲打成泥再浇于冰上就是榴莲冰。这种重口味的水果一直都是我的最爱,果肉取下打碎成泥再浇于冰上,是一种久久难以忘怀的味道。
  ABC冰(Air Batu Campur)由马来语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简写而成,本名应该叫做“娘惹红豆冰”,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一种广受欢迎的清凉甜品。“娘惹”是华人文化与南洋本土文化融合的独特产物,简而言之就是早年华人祖先与马来人通婚的女性后代。随着时代变迁,这一群体文化保留了汉文化中的节日和传统,同时又体现出马来文化在饮食、语言和衣着方面的深刻影响,ABC冰就是其中之一。起初,ABC冰只是在冰上加红豆,类似于香港的红豆冰。到了后来,加在冰上的配料愈来愈多,如多种水果、芦荟之类,使现今ABC冰颜色变得色彩斑斓
  榴莲鸡蛋糕与榴莲泡芙产于同一家小店,蛋壳盛放着的榴莲糕散发着浓浓的香气,是几种榴莲小吃中最富有榴莲滋味的。在这个盛产榴莲的热带国家里,不论是榴莲饼干、榴莲糕点还是榴莲糖果,街边遍布的榴莲小吃能给人带来最浓郁的香甜。



  沙爹(Satay)是马来人的传统美食,指的是加入由花生酱、椰酱、幼虾等熬制而成沙爹酱的料理。在离开马六甲的前一个晚上,Sera和她的妹妹带我去了马六甲最出名的佳必多沙爹(Capital Satay)火锅店,品尝独具特色的沙爹涮锅。
  晚上快十二点了,火锅店依然人声鼎沸,不过为品尝一下美食等多久都值得。找到座位后,服务员就拎着装有香料的大桶走来,三大勺花生末、砂糖、沙爹粉下锅搅拌,香气四溢,顿时让人胃口大开。下锅的食材是自助选择的,粗略一算有五六十种,吃的时候下锅炖煮就可以了。吃的过程中,服务员还会不断添加新的沙爹酱并翻动底料,以保证锅底的香醇,也难怪是这诚意厚道的做法才带来了如此火爆的人气。


  海南鸡饭粒是华人特色料理,相比于“海南鸡饭”,马六甲街头随处可见的鸡饭粒相对来说更加有名。两者的最大区别就是“饭”。海南鸡饭的饭是用炖鸡的汤煮的一碗饭,海南鸡饭粒是把米饭放上奶油和姜汁蒸熟, 再把米饭搓成象高尔夫球大小的圆团。不论哪种吃法,都配上一碗清澈透亮的鸡汤,夹上一块鲜嫩爽滑的鸡肉,就是满口鲜香的完美体验。


  告别马六甲的朋友之后,我独自骑车前往LCCT。下午的柏油路上闷热难耐,这时,路边一个华人开的西瓜摊吸引了我的目光。瓜摊的老板祖籍福建,经常来往于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做水果生意,能讲得一口比较标准的国语。不知道为什么,一年四季都能生产西瓜的东南亚西瓜都很贵,味道方面就有一些像中国的东北西瓜,甜而硬,吃了很撑肚子。老板送我一个最小的,我还是打包走了一半。临行前老板还告诉我,七八月的时候他就在这里贩榴莲,如果再能来一定请我吃。好吧,就为了这句话,我一定要再找个七八月份的时光从LCCT骑去马六甲,看看老朋友,也尝尝免费的榴莲。


  那天晚上因为手机和充电宝双双罢工,在去往LCCT的途中经过拉布(Labu)时迷了路,而且先前澳洲的骑行家庭介绍的酒店因为我到的太晚只剩下了“King's Room”,根本不在我的承受范围以内。当时由于天色已晚,我就找了一个交叉路口附近的草地支起帐篷凑合休息。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必须以当地人和睦友善为赌注,抛下帐篷和行李骑车前往两公里外购买事物,还向附近的马来人讨过饮用水,也有在路口的另一端刨坑上大号。最后还在饭后驮着七八瓶2L的纯净水来,躲在帐篷后面洗了一个露天风景澡。更不幸的是,因为一整天的骑行加上用冰水洗澡,那天晚上我感冒发烧了……这是第二天早上六点,我醒来的时候强挺着身子,用颤抖的手拍下的照片,而后去往LCCT的30公里路我几乎是每走五公里就必须停下来在路边趟一会。平时一个半小时可以走完的路,这次我用了五个小时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21: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吉隆坡(Kuala Lumpur)/雪兰莪(Selangor)
  我把所有的行李都存放在了LCCT,就提着一些随身衣物来到了吉隆坡。持续了一天的低烧让我坐在哪儿都昏昏欲睡,在大马的日子就剩最后几天了,没挂掉就还是珍惜一下吧~!
  吉隆坡(Kuala Lumpur)在建城时,最早的街区建筑在两条小河的交汇处,每逢雨季,河水四溢,水中挟带大量泥沙和其它杂物被冲出河岸,使得这块地区变成一片泥泞。因而得名“泥泞的(Lumpur)河口(Kuala)”。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建设,现在的吉隆坡早已变成了一个清洁整齐的国际化大都市。
   20世纪初,华人的祖先从中国渡洋而来,来到南洋谋求生计。茨厂街(Jalan Petaling)就是他们当年,在此开矿落脚的地方,迄今已经有逾百年的历史。街道名称的由来是因当年吉隆坡甲必丹(华人领导)叶亚来在这里开设了一间木茨(木薯)粉提炼厂而得名,但后来经营不善而倒闭。尽管如此,在这里工作的华人社群,早已习惯把这里称为茨厂街了。
  这条老街道由始至终还是弥留著那股老中国的传统风味,大部份的建筑物都保留其原有的面貌。不同的是事过境迁,岁月留得住茨厂街的一景一物,但是人的青春年华渐渐老去……走过其中,窥探茨厂街就犹如探寻吉隆坡的历史,阅览吉隆坡的开埠史。它以其独有的姿态,站在吉隆坡的闹市中央,是国外观光客必到的地方。


  这是每一个来到吉隆坡的游客都会做的事情——站在KLCC(Kuala Lumpur City Centre)广场上,摆出各种姿势拍摄高达452m的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在台北101以前,它是曾经的世界最高楼,是马来西亚经济蓬勃发展的象征。


  走在吉隆坡街头,你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这座城市的繁华,西方人、东方人、印度人,不同颜色面孔,不同装扮的人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甚至在某一刻你会有些许迷惑,自己到底是身处何地,为何身边聚集了如此多不同种族和国籍的人……


  国家清真寺(Masjid Negara)是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位于首都吉隆坡市的中心地区,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这里与一般清真寺的“洋葱头”式圆顶大相径庭,有着特别的星形屋顶,突出了回教的特征。高耸的宣礼塔外形酷似火箭,与旁边的祈祷大厅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对比美感。在宽广、雄伟的建筑群中央,还建有水池和喷泉,并有花草、树木点缀其间。寺院的外墙上有各种伊斯兰教雕刻。整座清真寺的设计庄严肃穆,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透露着浓厚的宗教氛围。



  马来西亚铁路局(KTM)行政大楼,这是一座摩尔式建筑风格的典范。摩尔人本是出自北非的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后来被基督徒逐出了欧洲,但他们却创造并留下了包括斗牛、佛朗明哥舞,以及摩尔式建筑在内的灿烂文化。摩尔式建筑成功地混和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艺术风格,并随着近代殖民者的足迹遍及北非、南亚和东南亚,尤其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之中。


  与KTM行政大楼隔街相对的是吉隆坡火车总站。车站建于1910年,是另一个深受摩尔式建筑风格影响的历史性建筑物。拱柱圆顶现雄伟,尖塔琉璃越古今,给人一种拜占庭式仙境般的感受。这里曾经是东南亚最大的交通枢纽(2001年被KL Sentral取代),现在只是作为吉隆坡的城市通勤列车使用。尽管仍然号称中央火车站,车站内外却显得幽闲清静,完全感受不到世界各地铁路枢纽那种人潮涌动的喧嚣景象。


  黑风洞(BatuCaves)是马来西亚的印度教的朝拜圣地,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除了登上洞口的272级长梯外,景区的Murugan(穆鲁干)雕像也是黑风洞的地标。它高达42.7米,共花费三年时间修建,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Murugan塑像。


  在印度教里,有一位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的猴神哈奴曼(Hanuman)。相传哈奴曼可飞腾于空中,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能移山倒海。它的故事是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哈奴曼不仅在印度家喻户晓,而且在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心中亦敬他为英雄。也由此,黑风洞外的猴子就充满了灵性,它们会偷偷地从背后翻开游客的背包,偷走里面的零食甚至钱包。也会挑选小姑娘们明抢,并与游客们展开拉锯战……


  黑风洞的洞口也算是俯瞰吉隆坡市景的好去处吧。这个城市大概是过于繁华了,没有了我所追寻的宁静,缓慢的生活气息,因而我没有在这里驻足过久,那天下午我的低烧稍微缓和了一些,就临时决定前往瓜拉雪兰莪(Kuala Selangor)完成在大马的最后一个夙愿。



  在KL Sentral附近等候了近半个小时后,一辆雪兰莪巴士的141路公交车缓缓驶来。七元林吉特的车票、三个小时的路程远远超出了我对公交车的认识。在多次睡了醒、醒了睡的纠结过程后,公交车停在了瓜拉雪兰莪总站。一下车出租车司机就围了上来,“FireFly”的叫嚷着,而且还不便宜,一个来回30林吉特。
  我选择了距离较近的甘榜关丹村(Kampung Kuantan)萤火虫公园,雪兰莪河从村边缓缓流过,这个郊外的宁静小镇,是全世界第三大的萤火虫聚集地。与另一家萤火虫度假村(Bukit Belimbing)相比,这家国营萤火虫公园价格较贵,50马币一条船,但如果有4-5个朋友一同AA船费,那价格还是比较合适的。
  穿上救生衣登上小船,当船夫划离码头不远便见到河两边的树上挂满齐眨齐亮的萤火虫,初看像街道旁的节日彩灯,但它却是真实的大自然生物,我们不时为之惊叹。在这条流光溢彩的“萤光河”里,小船足足航行了30多分钟。夜里,一切静悄悄,只有两岸丛林里一树连一树的萤火虫绽放光彩。它们的光芒并非“火树银花不夜天”那般炫目,但却亦真亦幻,晶莹美丽,令人屏息,令人痴迷。但因为坐在摇晃的小船里是无法清楚的拍摄萤火虫的,这份美景的图片就只能欠奉了,就让它成为一个美丽的记忆永驻心中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2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兽兽 于 2014-6-20 21:03 编辑

吃在吉隆坡
  在茨厂街的后方与瓜拉雪兰莪车站,吃的东西都可以说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这三个民族的大融合,大部分之前都多少有了了解。值得深究的是泰国国汤“冬阴功”在这里属于马来菜系,味道喝上去很不习惯,大概是因为我对这种汤的定义就应该是泰北的口味吧~!


  在这个伊斯兰教的国度,想吃猪肉,还是去找华人餐馆吧!羊肉也不多见,牛肉当之无愧的成了主角。就像国内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人一样,马来人也习惯用手抓饭。这种伊斯兰教的传统不知从何考究,但当时在国家大教堂附近鬼使神差的这一餐确实让我尴尬了不少。首先就是不记得拿勺子,好不容易看着周围的人学会了用三个手指拿饭,又不知如何啃那整块牛肉。两只手拿起来啃鸡腿般吃完才知道马来人都是用手把肉从骨头上扯下来伴着饭送嘴里。最后就是没拿纸,一手油腻腻的找了好久才发现马来的公厕原来都会配洗手液……就不多介绍了,口味略重,而且会被马来的朋友笑死。


Leave
  在瓜拉雪兰莪欣赏完萤火虫,时间就变得非常紧张。我花了100林吉特坐出租车回到KL Sentral,再转KLIA transit的联程去往LCCT。不得不说LCCT真的是太偏僻了,而且又小又破,就像是国内的长途客运站。各种游记上的免税攻略,吃喝攻略几乎简直就是说去火车站边买特产……


  LCCT(Low Cost Carrier Terminal)就是为配合亚航的廉价机票,降低机场建设费而建。既然是廉价,除了外观上的缩水以外,内部配套设施也非常简陋。我们在还有半小时飞机就要起飞的时候还在推着行李四处狂奔找大宗货物托运处;期间还发现龙童鞋的票没有购买托运行李,靠着一张信用卡救了命;最后登机时还要靠跑的在各停机坪中穿梭,找到对应航班的停机位;上飞机的舷梯大部分是用手或者小车推拉的一个铁架子……这大概是每个靠廉价机票来到吉隆坡的游客共同的槽点吧!随着今年5月,亚航整体搬迁至KLIA2,LCCT永远的被写进了历史,希望在将来继续享受到廉价机票的同时,KLIA2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候机环境。


  两年前,我从素万那普乘机回国,之后泰国亚航就搬去了廊曼。今年从吉隆坡回国后,马来亚航也搬了家。难道说一两年后印尼亚航也要被我坑一次了?这个就作为一个小悬念,到时候再见分晓吧!
  随着吉隆坡的市景在眼中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是时候要和这个忙碌的都市说一声再见了。生活就是一种轮回,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着。离开的这天我并没有悲伤,只因我坚信这次的完美结束,肯定会是下一次更精彩的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2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34楼好想哭~~~可是真真是一次精彩的旅行~~~兽兽去给颈部做按摩了,搬了一天的帖子脖子有点不行
再次感谢作者,会不会有人看到这一楼捏~~~
发表于 2014-6-18 22: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兽兽 发表于 2014-6-18 21:32
34楼好想哭~~~可是真真是一次精彩的旅行~~~兽兽去给颈部做按摩了,搬了一天的帖子脖子有点不行
再 ...

好寂寞的发帖人快去做做颈部运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helpx-cn ( 沪ICP备12028967号-10  

GMT+8, 2024-12-22 11:48 , Processed in 0.1318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